不花冤枉钱!冬季羽绒服怎么选,看这篇就够了

图片


隆冬时节,最好的保暖利器当然是羽绒服。

GOFE运动时尚潮服展


但在形形色色的羽绒服中,因使用的天气状况、活动和地点的不同等因素,羽绒服各有所长。从充绒量、蓬松度、面料厚薄和涂层,再到不同细节设计等等,令人眩晕的各种指标是否让你犯了难?你真的会挑选羽绒服吗?


作为职业户外向导,今天我将结合多年的户外经验来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羽绒服。


图片



 

PART ONE. 保温三要素

 

在落到具体活动之前,我们先提出三个决定羽绒服保温能力的关键因素:

 

充绒量和蓬松度


充绒量,顾名思义,即羽绒服中含有多少羽绒,羽绒服的保暖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指数。

 

羽绒呈朵状结构,羽绒之间的孔隙结构能够减缓空气流动的速度,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静止空气,因空气本身的热传导系数很低,从而形成了阻碍冷空气流动的天然屏障。


图片

一朵完整的羽绒。

 

但并非充绒量越高就越保暖。为了防止羽绒们在夹层中成为流动人口、最后都挤进北上广,最后都因重力作用堆积在衣服下摆处,制造商特意用缝线画出较为等分的小仓,让保暖材料均匀地分布在全身。


比较常见的分仓方式为切穿工艺和立衬结构,市售的大部分羽绒服为切穿工艺,但这种工艺的羽绒服在缝线处羽绒分布很少,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保暖性能。想要强化保暖性能,可以选择立衬充绒结构,也就是常说的盒式结构,缝线处也有羽绒,保暖效果会更好(但更贵,因为工艺更复杂)。


图片


 

既然羽绒保温的原理是锁住热空气,这就需要它在小仓中保持一定的蓬松度。

 

蓬松度是羽绒服保暖等式上的另一个变量,简单来说,就是在相同重量下,羽绒处于蓬松状态所占的体积。同样的厚度与面积,越是高质量的羽绒蓬松度越高。所以一般来说,蓬松度越高的羽绒服保暖性能也就越好(也越贵)。

 

通常,为城市通勤设计的羽绒服蓬松度在600-700之间,为户外运动设计的羽绒服蓬松度则会达到700、800,为高海拔攀登所涉及的羽绒服甚至能够达到1000。


图片

相同重量下不同蓬松度羽绒的体积。

 

但对于注重保暖性能的户外人群来说,对于保暖性能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充绒量。当充绒量小于100g时,500蓬和1000蓬的羽绒服之间保暖效果还能相差30%-40%;但当充绒量大于240g时,二者相差仅10%左右。

 

不过充绒量也存在上限,只有每个小仓中的充绒量和蓬松度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时,保暖效果最好,也与重量达到一个理想平衡点。若小仓的羽绒超出装填上限,绒朵间的空隙减小,反而不会获得更好的保暖性能,只会徒添重量。这最容易体现在较为轻薄的羽绒服上,但不太适用于本就厚重的羽绒服。

 

 

羽绒


有些羽绒服会用羽毛(feather)冒充羽绒(down),购买时需注意辨别,羽绒才是更保暖、更不容易钻芯的材质。绒子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鹅绒在蓬松度上比鸭绒高出100蓬左右,从保暖效果上来说,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

 

但因为白毛浮绿水的养殖成本和周期更长,鹅绒的售价也平均是鸭绒的两倍。由此可见,太便宜的羽绒服肯定不会是鹅绒。


图片
图片

羽绒(左)/ 羽毛(右)

 

由于各个因素的不同排列组合成就不同的重量和保暖效果,北美将羽绒服大致划分为:轻量型(Lightweight),中量型(Midweight)和重量型(Heavyweight)。我们结合使用场景来解释更好理解。



PART TWO. 使用场景


关键词:气温、处于室外的时间长短、活动剧烈程度、是否有风冷效应


1.城市


在寒冷的城市生活中,如通勤从一个供暖的室内空间转移到另一个,又或者小区周围散步遛狗,羽绒服较多用于低强度活动、较短时间和距离上提供保暖。结合帽子、围脖等物件,一件贴身的中量级羽绒服能够胜任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


图片


中量级的羽绒充绒量在142g~170g之间,合理穿搭下可以适用从5摄氏度到零下10摄氏度的温度范畴。

作为从小在重庆长大的娃儿,自从多年前去过新疆后心理变得极不平衡。原来南方的冬天才是最冷的。没有集体供暖的南方,室内的潮湿让寒冷深入骨髓。在这样内外都冷的环境下,挑选延中长款(长度接近膝盖)的羽绒服更适合在久坐中寻求静态保温和舒适性的打工人。

 

低至零下10~20摄氏度左右的地区,较长待在室外的朋友(如城郊露营),大抵需要重量型羽绒服御寒。


中量型推荐款:

(左)Patagonia Fitz Roy

(右)Rab Microlight Alpine

图片
图片

伴随大风的地区,或者有日常骑行诉求,风冷效应是另一个需要写进“公式”的变量。防风,四舍五入也等于保暖。在选购中量充绒的羽绒服别忘了查看是否具有这一关键特性。

 

不喜欢为了保暖而秒变米其林轮胎的都市丽人,或嫌弃它们的设计过于中庸。将轻量型羽绒服作为中层,外套一件潮流夹克也能在寒流中立刻时髦起来。

 

关注的设计细节:


1)尺码和保暖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合身是羽绒服最好的状态,其次是宽松,最后才是紧身。在身体肌肤与保暖衣物之间有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为达到最理想保温的效果,里面的空气应该是相对静止或缓慢流动的。过于紧身会破坏空气层,也容易积汗,宽松会让冷热交替太快。


2)松紧领口、袖口、收腰和高领设计相对各处的敞口而言,保暖效果也更好。


3)技术上来说,带有兜帽的保暖更能照顾到整个头部和颈部,然而在转头时也更容易灌入冷空气影响实用性。

 GOFE运动时尚潮服展

2.滑雪


滑雪对保暖的追求不仅要参考活动地区的温度和天气模式,足够应付恶劣天气,也要考虑到自己的水平。


图片


无论如何,我都不建议选购二合一或三合一有羽绒服夹层的冲锋衣。冲锋衣外面料大多硬挺有一定厚度,不仅在运动中保暖层更贴合外面料,冷空气更有可能钻入身体和保温层之间的空隙,却又让汗液难以排出。还非常影响灵活度、自带扰人的沙沙声。一天穿着下来,还会肩部酸疼。

 

最实惠、也是最有效的穿着是将柔软、贴身但不紧身、齐腰长度的羽绒服作为保暖中层,再外穿一件能够包覆住臀部的防风防水夹克(可以专为滑雪设计的,也可以是户外通用的)。


轻量型羽绒服适用范围最广,大多足够保暖,再冷一点可以在里面加个背心或换件更厚的内衣。两层衣物各有功能性,各有兼容性,可以分开使用在不同的活动中,减少闲置率。较易被磨坏的涂层在几年的使用后,失去防水性也只需换新夹克即可。


图片


充绒量在85g~113g之间被认作是轻量型羽绒服,本身的御寒能力在零度上下。除了搭配防风防水夹克滑雪,它可单穿在冬季较为温暖时跑步或是在初冬初春这样的过渡季节使用。


初学者和玩公园的朋友总是在雪地上旋转跳跃、摸爬滚打,运动更为剧烈。对透气、防水和灵活性有更高的需求。外穿的夹克最好选择缝进雪裙的细节设计,再多的摔倒和花式跳跃都能保持内里的干燥。有经验的滑雪者,若不是以高山滑雪为主(雪地徒步到高处再滑野雪而下),滑行如风更需要注重的是保暖和防风。

 

关注的设计细节:


1)套指设计的袖口,方便穿脱手套,有效防止摔倒时白雪进入。但不适合手汗旺盛的朋友,一天下来会臭臭的。


2)兜帽,容易积雪,出现在保暖层还会影响滑雪时转头观察雪道的交通,最好出现的在最外层的夹克上。


3)为了最大化保暖,在过热时能够排汗,贴合脖颈的中领羽绒服才是王者。

 

*此穿搭供大家参考:一件并非充绒的保暖背心,齐腰。一件柔软的羽绒排骨夹克,中等充绒量,齐腰。一件防水、长到臀部的夹克。在阳光充足的低海拔训练场授课,保暖背心就够了;无风寒冷的天气,保暖背心+羽绒服;雨雪或者寒冷大风天气,保暖背心+羽绒服+外夹克。

 

轻量型推荐款:

(左) Patagonia Down Sweater

(右) Mountain Hardwear GhostWhisperer/2

图片
图片


3.徒步、高海拔攀岩、登山


徒步和登山是较长距离的持续性活动。选购时尽量去平衡保暖度与重量,同时兼顾收纳性非常关键。也考虑到会因为随时改变的体温而增减衣物。

 

在零度上下的寒冷天气徒步登山时,身体会在20分钟左右逐渐热起来(在负重的状态下更快),我会循序渐进地以脱掉衣物降温,从微调热度的手套、背心,到羽绒服。受寒容易头痛的朋友尽量把脱帽这个选项留到最后。除非天气、地形和海拔骤变,之后只要保持移动,体温会相对稳定。

 

通常轻量型和重量型都够用在较低海拔的徒步登山,具体取决于天气和每人不同的体感温度上。这与体脂量、生长环境的温度和身体素质有关,也和其他衣物的搭配有直接的关系。

图片


我多会以Smartwool品牌的Merino 250羊毛长袖打底,巴塔哥尼亚的R1作为中层,搭配同品牌巴塔的Nano Puff(一款以合成纤维作为填充物的户外夹克,可自行收纳成小包,效果等同于轻量型羽绒服)。背包放一件户外雨衣备用,保暖、防雨雪一石二鸟。

 

户外活动有多重高机能性的诉求,也让合成纤维成为代替羽绒的另一个选择。它有更加轻薄、不易漏绒、打湿晾干后不会降低保暖性、压缩式收纳后对蓬松度的影响较小等等优势。

 

超过4000米,暴露在急速变化、极寒天气的可能性陡然升高,中量或重量的羽绒服更能派上了用场。如北面的McMurdo。有针对户外的高机能性羽绒服诉求的朋友可以选择Rab的Neutrino Pro。


而登珠峰等极高峰更是羽绒的天下,除连体羽绒服之外,还要羽绒手套,甚至羽绒的“袜子”。


图片

登珠峰的连体羽绒服。

 

轻型羽绒服单穿和搭配的适用性都非常广泛,收纳性通常也非常卓越。过渡季节的攀岩活动,同一件Nano Puff 可收缩成小包悬挂于安全带上。它具有一定的防风、防泼溅能力,在突然起风、爬到背阴处、或确保时都能派上用场。


高海拔结组攀岩中,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先锋和打保护的交替也是身体一热一冷地变换循环,还是那一件但其下会穿着更厚实一些的羊毛长袖(有时会外加一件轻度保暖背心Patagonia Nano-Air® Vest不妨碍双臂自由活动),并携带胡迪尼备用(同品牌一款几乎没有重量、非常柔韧的防风夹克,收纳后比巴掌还小)。


关注的设计细节:


1)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条件下,羽绒服并不是越长越保暖。需要动态保暖如徒步、登山、攀岩等活动中,刚好盖住腰腹的羽绒服最佳。更长不仅活动不方便,双腿在行走过程中制造的缝隙更容易让冷空气有机可趁。


2)优质的户外羽绒服常常会在在细节处有特殊的工艺。例如肩背用特殊的结构缝线来增加双臂的活动范围和耐用度,又或者对袖口、拉链、领口等易磨损部位精确加厚。在这些细节上做得让人觉得贴心的羽绒服,往往整体品质更佳。


3)需要长时间穿着安全带的活动,羽绒服在胸口有拉链式口袋更方便如手机、对讲机、防晒用品等的收取。

 

重量型推荐款:

(左)The North Face McMurdo

(右)Rab Neutrino Pro

图片
图片

 


PART THREE. 保养与清洗

 

存放


所有羽绒制品,有条件的话不要压缩收纳(影响蓬松度),宽松地装在收纳袋中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


图片


清洁


尽量不要水洗,用抹布蘸上清水擦拭脏污部分即可。羽绒服其实没有那么容易弄脏,出汗会留在基础层,若将羽绒服当作中间保温层更有最外层衣物隔绝脏污,五六年都可以保持足够干净。切记不要直接贴着皮肤穿着,我们身体分泌的油脂常年累月后会降低其保温性能。


图片

“注意

实在需要水洗,选择羽绒服专用洗涤剂,还应考虑到面料是否做过防水处理(DWR:durable water resistant),一般洗衣清洁液可能会破坏保护层。


机洗:

1)滚筒洗衣机最佳,直筒式洗衣机的转轴会对羽绒造成伤害。

2)冷水+羽绒服专用洗涤剂+手洗模式(或其他轻柔模式)。推荐的Nikwax牌的Down Wash Direct可以良好的保证羽绒自带的油脂不被洗掉,它也不会抑制外部面料存在的防水性。

3)洗涤周期结束后,确保衣服被彻底冲洗干净。如果有残留的洗涤剂,可再进行一次冲洗。

4)跳过脱水步骤,可平摊让多余水分自动流干,也可用手进行轻挤(切莫用拧毛巾的方式)

5)烘干机调至低温档。放入一两颗烘干机专用的羊毛球或者不会褪色的网球可帮助羽绒服重新回弹并保持蓬松。

6)轻轻抖动羽绒服,让羽绒更好地分布在小仓中。

*在羽绒彻底干燥之前,请勿储存

 

手洗:

1)冷水+羽绒专用洗涤剂,浸泡30分钟

2)用轻挤的方式去除脏污和残留洗涤剂,可以多次,切莫用拧毛巾的方式

3)换入清水重复这一动作,直到衣服被彻底冲洗干净

4)温柔地将羽绒服拿出——吸水后会比较重——平摊在晾衣架上。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直到晾干,这个过程可能会24到48小时。

5)轻轻抖动羽绒服,让羽绒更好地分布在小仓中。

*在羽绒彻底干燥之前,请勿储存

 

图片


GOFE运动时尚潮服展

  1. 联系人:飞飞
  2. 手机:18616572829
  3. 邮箱:fancy@lisoexpo.com

行业资讯

精准配对

版权所有 上海傲展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5154号-17
Copyright ©2025 Inc. All Rights Reserved.